“沾氢就火。”谈及国内氢能产业的现状,浙江某氢能企业的高层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根据万得数据显示,截至8月7日的半年以来,燃料电池概念板块指数上涨8.47%,行业板块指数上涨8.59%,包括全柴动力、中通客车、长城电工等多家企业出现涨停。
业内人士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在资本市场的走红,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有着重要关联。根据今年3月26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新能源补贴退坡幅度高达50%,但是对于燃料电池汽车继续保持购置补贴,并且将地补退出转为用于加氢站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随后,全国多地纷纷跟进落实氢燃料电池的补贴政策。“目前,大家考虑的商业化落地领域主要是汽车,轮船、发电备用电源领域也有考虑。”上述氢能企业高层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在资本市场走红的背后,各方势力在氢能、燃料电池领域的布局也接二连三。经济观察报记者基于氢云链报告进行核实梳理后的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领域的投资项目多达70起,其中包括多个百亿级项目,50起公开了投资金额的项目累计资金超过900亿元,这已超过2018年全年投资额。
根据今年6月份《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的预测,到2050年氢能在终端能源体系中的比例将提升至10%,将累计拉动33万亿元的经济产值。
业内人士认为,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的项目投资在近几年内将持续爆发。
跨界资本多线进军
事实上,氢燃料汽车早在2000年前后便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进行扶持发展,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同济和上汽以及清华和福田两个团队合作打造的氢燃料电池客车,作为“863计划”成果顺利亮相。而之所以锂电池产业要比氢燃料电池产业率先爆发,一位业内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分析称,主要原因在于氢燃料电池的技术门槛更高,产业需要更多时间打基础。
2019年,氢燃料电池在政策上迎来利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等若干项和氢能有关的内容也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3月26日发布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显示,在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过渡期结束后,地方应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在国家补贴政策明朗之后,地方政府纷纷跟进明确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明细,并出台了多项鼓励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根据经济观察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20个省份以及直辖市出台了涉及到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数量接近50项。
与利好政策接连出台相对应的是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投资项目的暴增。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氢能领域超过900亿的产业投资金额中,广东、浙江、江苏省在投资项目和投资金额上处于领先地位,而在动力电池和电动车领域表现较弱的河北、山西等省份,在氢能产业风口上表现较为靠前。
跨界布局成为氢能和燃料电池布局的主要特点。从今年上半年新增的70个项目来看,地方政府、国企、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均有参与,布局方式则包括建立产业园、新设氢能业务板块、与其他企业合资、兼并收购其他企业、成立产业基金等。其中,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资金占比,产业园所占比例均为最大,在70个项目中,仅有的3个百亿级项目均为产业园类型。
对于跨界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的企业而言,直投扩大业务布局、成立氢能业务子公司或者对氢能领域企业进行股份收购成为入局的首选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与电动车项目不同,风投并不是氢能源投资的主角。 “目前,风投公司加入者并不多,但会越来越多。”一位氢能产业资深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外资也开始进入氢能源领域的投资。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中,氢能以及氢燃料电池进入名单中,并且覆盖了从产业链上游的氢燃料制储运,到中游的加氢站和燃料电池系统,以及下游的新能源汽车。
“氢能产业谁布局完整谁占领未来市场,而不是简单的技术领先。”国内某氢能企业的高层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一个产业的发展势必需要经历资本的大规模投入和产能过剩的过程,这是一种自然的市场现象。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一级市场已经形成投资潮,曹鹤预测,二级市场的资本有可能从明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并且明年下半年将出现一家氢燃料电池板块的科创板上市企业。(此文原标题为沾氢就火!上半年氢能投资额已超去年全年 跨界布局成主力) (来源: 经济观察网,有删减)